两种奴隶
记得挺久之前看过一副漫画,漫画的内容被分成两页作为对比。在第一页里,图片里的主人对他的奴隶说,如果自己路边的那条狗再叫下去,就要去打奴隶。奴隶被打后,于是怪罪主人旁边的那条狗。而在另一张图里,奴隶被打后,却终究忍无可忍,于是提手打向他的主人。
可惜当时这张图没有保存下来,幸而记得还记得大概的印象。前几天又读到了鲁迅的《聪明人、奴才和傻子》,今天回想起来,于是我尝试着模仿鲁迅的文笔,将漫画里所描述的现象改写成了下面这段文字:
行人和老爷
譬如老爷看到过路的行人,突然对著他的仆人,惨然说:“若是他再这样走下去,我也只好无奈打你两个嘴巴了。”行人听闻后,不管,依旧是向前走著。仆人于是终而至于被打。
“混账”,仆人对行人骂道,“倘你听了老爷的话,我哪里会遭打。”
“你说甚么?你这奴才…”,行人回过头,直走过来,也是冲著仆人连打了两个嘴巴,“你的老爷打了你,倒反怪罪到我 ,真不像样……”
仆人不开口,想往后退了,于是轮转眼睛去看老爷。
老爷看著仆人遭打,却只是发笑。
一种现象
我一直觉得这似乎是一种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。尽管他从逻辑上来看却又极其的荒谬。
我相信,对于在国内上过学的人,基本都会遇到过这种现象。有时老师会说,如果班里哪个人没有完成作业,全班同学就要受到什么处罚。于是后面,学生就会去怪罪那名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,却忽视了这个惩罚是由老师直接决定并实施的。
其他类似的例子,大小皆有,此处不一一论述了。
归纳成现象阐述的话,可以这么简述:
A 向 B 提出一个条件,若条件未达成则向 B 施加惩罚。 然而,此条件所要求的实施者 C 是某个在客观上本身并不具有触发该惩罚能力的人或群体。 若条件未达成,则使得 B 在主观上将矛盾转移到(甚至同是受害者的) C 上,却忽略了 A 才是惩罚的最终决策者兼实施者。
我写完上面那篇故事,拿着去问了我一个朋友,问他这种现象/效应是否有什么命名,可惜最后我们终于还是没有找到。
或许可以叫 Mirus Effect / 米莱斯效应?(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