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关于重庆与深圳的记忆

关于重庆与深圳的记忆

从山城到鹏城,一趟“赛博朋克”式的旅程

重庆

今年四月末,我罕见地外出学校走了走。

随手在校园中拍摄的天空

自从进入大学,我在重庆已经待了将近三年了。不过这三年来,我基本都是待在学校里,除了和偶尔几次朋友团建、寒暑假回家之外,印象里从来还没有下过山。不过一想到不久之后,我可能就要离开重庆,去往某座尚未可知的城市了,不免觉得有些遗憾。

于是我决定该出门看看了。

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已是九月了。我今天已经记不太清当时的感受。现在想来,也无非就是出门闲逛几圈,再拍几张照片,甚至除去公交和地铁外,都没有额外的花费。哦对了,说到地铁,值得一提的是,这还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使用地铁。但是有趣的是,我似乎对它并没有什么陌生感,尽管是第一次坐,却仿佛是轻车熟路。

学校门前附近施工中的建筑

来重庆之前,我对重庆的印象就是,一座普通的二线城市,饮食喜辣。除此以外,并没有过多的了解,至于所谓“山城”,我并不确定在我来之前是否已经对此有了足够的认识。而三年后,我对重庆新增的印象,除了几处耳熟能详却又几乎从未涉足的地点(观音桥、解放碑、洪崖洞),地势纵差明显之外,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。在后续面试腾讯的过程中,我记得在 HR 面的环节,面试官曾经问过我是否喜欢深圳。我的回答是,我对深圳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,实际上,我对任何城市都没有特别的偏好,每个城市对我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,像是气候什么的,在我的视角来看,基本上是属于无足轻重的层级。

但是话说回来,重庆的地势纵差这一点,暂且不谈日常居住是否方便,至少从旅游的视角来看,我认为这是很难得的。我向来喜爱赛博朋克的艺术风格以及相关作品。倘若让我评出最符合赛博朋克的艺术风格的城市,除去东京、香港、首尔之外,我认为重庆也是不遑多让。我之前曾在网络上看到过洪崖洞的照片,其夜晚华丽的霓虹灯,确实很难让人不想起夜之城夜晚的绚丽灯光以及《千与千寻》中古朴而魔幻的东亚建筑。我这次出游其实是分成了好几天,而大概是在最后的一天,我将目的地设定为了洪崖洞。但可惜,我挑的时间不够好,到了后面,时间上其实已经来到了五一假期,街上的游人熙熙攘攘。我背包里带着艾伦·金斯堡的《嚎叫》,本幻想着在雨夜下的公交亭或是什么地方,静静地欣赏这部来自“跨掉的一代”的诗人的长诗。但是最终,没有什么所谓的雨夜,有的只是嘈杂的游客,充斥着夏日的燥热。终而未得一览,只得悻悻离去。

夜景没有拍好,有些炫光

这便几乎是我对重庆的最后记忆,随后不久,大概两周之后,我便踏上了前往另一座城市的航班。

深圳

初至

就在前文之后不久,我拿到了腾讯的实习 offer,随后便去往了深圳。

不得不说,公司对于实习生的福利还是挺不错的,租房前,公司先给安排了一周的免费住宿。在我所居住的酒店,其内饰确然富丽堂皇,尤其是当我从房间窗户向外眺望,看到那一片灰白而略显破败的建筑群,其鲜明的对比,将其衬托得尤为显著。彼时望向窗外的我,正在和一位朋友在线上闲聊着。他半开玩笑地说道:“去三和找一下灵感”。

酒店大厅 酒店房间向外眺望

三和大神,我也是早有耳闻,不过也仅仅是局限在 NHK 的那部纪录片中。此番到了深圳,确实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看看:去龙华的三和看看三和大神,再去毗邻的香港看看九龙城寨。可惜的是,我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意愿,在后续的三个月中,烈日炎炎,只好待在自己的出租屋中,无聊时便写写代码、打打游戏、刷刷视频。甚至连近在咫尺的大海,都没有去看过一眼。

但是一直宅着也是不可能的,即使是除了上班,也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。譬如酒店入住当天下午,我就离开了酒店去处理了租房的事情。

我一共挑了两家,一家是至少叫得上名的“魔方公寓”,看了两套户型;另一家是城中村的,看了一套户型。我去看房的当天,深圳将近下了一天的雨,后几天也是如此,看了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,接下来的整整一周都要下雨,以至于让我怀疑深圳是否日日如此。在城中村看完了最后一套户型后,时间已近傍晚,我去楼下随便找了家铺子点了盘炒粉,粉量很足。直至我吃完晚饭后,雨也似乎没有消停的势头。

也就大概刚进酒店三天左右吧,我办好了退房手续,离开了宽敞的酒店,进入了那间狭小的出租屋,

在酒店房间内玩着《王国之泪》 出租屋

嗯…或许在你看来这出租屋似乎小得离谱,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这套户型不是常规的矩形,而这里床恰好又单独占了一角罢了。实际上大概有 20 平米左右吧。再者,我租的也不是这个房间,而是另一个面积似乎稍微更小一点的房间…

不过总之还好,至少是独居。上下班各通勤一个小时,也算差强人意。

印象

单车

我在小学时,似乎还没有诞生共享单车这种东西。

我在中学时,整日地被禁锢在学校里,印象里,只有在高考后的那次暑假,才第一次亲手摸过共享单车。

我在大学的前三年,或许是由于重庆的地形影响,我还从来没在重庆见过一辆共享单车。

而到重庆后,终于又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平原地带。因此,自然少不了共享单车,回想起上一次骑“洋车”(我们方言中的称谓),估计还是在中学时期吧。不过这么多年没有再碰过自行车,再次上手,居然还能正常地骑出个百来米而不倒,真可谓是惊喜。

但是随后,我就不得不开始吐槽深圳的自行车了,刚来的第一天,当我步行在人行道上,就险些因为自行车而出过多次“车祸”,所幸最终都只是擦肩而过,有惊无险。但是依旧不得不感叹,深圳的“节奏”是真的快呀,就连街上的行人与单车也是如此。

盲道

不出意外地,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,深圳的盲道依旧是意料之中地烂:

盲道与垃圾桶的重叠

光污染

小时候家住农村,供电不好,偶尔村里还会断几次电。那时的光污染还不像现在这么严重,虽然看不到银河,但至少还能看到满天繁星。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天空都只是一片雾蒙蒙的黑色。而至于深圳,则更进一步地,夜空被城市的灯光照得如此通亮。

将近 21:00 的南山区夜空

海风

毕竟是沿海城市,每天晚上下班时,一出门,便能在门口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海风。海风炎热而湿润,是我未曾在别处体验过的感受。

当时还和一位与我同在滨海实习的朋友聊过,他说,海风又潮又热,你不讨厌吗?我嘛,其实倒是觉得还好,反倒是觉得它是一种独特的体验罢了。正如我曾经在上文说过的,我对气候并不是多么在意。

滨海大厦门口 - 1 滨海大厦门口 - 2

“奋斗”

深圳之前曾因一段鼓励 996 的广告而“闻名遐迩”。我在深圳的这几个月,虽说暂时未曾见到如此昭然若揭的宣传,但也依旧有不少奋斗相关的广告。

《你的样子》 - 1 《你的样子》 - 2

在地铁第一眼看到这幅广告牌时,我差点将其看错成“你的祥子”。

腾讯

作为深圳此行的目的地,腾讯自然是不可不提的。

老实说,我当初投简历的时候,还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能迈入腾讯的大楼。毕竟今年就业形势也不好,投了十几份简历,除了腾讯收到面试邀请外,其他几乎全部石沉大海。所以从这方面而言,还是挺感谢腾讯给我的这个机会的。

腾讯总部 - 滨海大厦

不得不说,这两座高楼中间通过廊道连接的建筑风格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《赛博朋克:2077》中的荒坂大厦。今年八月二十,正是平行世界中的强尼·银手袭击并炸毁荒坂大厦的日子。可惜的是,我们公司实行的是双休制度,今年八月二十又恰逢周日,于是当天的我只好待在出租屋里,不得亲眼目睹银手将那夜之城烧成灰。

不过还好,在离职的那一天,我选择去公司的天台去逛了逛,至少也能借此领略一番这座城市的景色。

天台仰望 - 1 天台仰望 - 2

天台眺望

自然,我不可能每天都悠闲到在公司四处闲逛。除了偶尔朋友邀请与离职前不久的几天外,我基本都是吃完饭就回工位。中午的话大概回去蹲个坑再午睡,晚上则是直接回工位再工作上一个多小时。

公司的食堂也还是不错的,但是考虑我不怎么会拍食物,这里就简单放一张食堂的照片吧。

37楼的食堂

至于其他的一些地方,譬如室内攀岩、入口大厅、智能电梯、政治宣传等等,我也都多少拍过一些照片。但囿于篇幅所限,这里就不再展示了,毕竟这些地方对我而言,也并未这篇文章所体现的重点。如果只是想简单地晒一些照片,那我还不如去发空间或是 Mastodon。

生活

在实习的这段期间,我的作息是,定好每天七点半的闹钟,每五分钟一个,响到七点五十,起床洗漱整理后赶在八点出门,八点十五前赶上班车,在车上补个回笼觉,九点左右在班车的加速度与生物钟的联合作用下醒来,然后进入食堂,基本上每天都差不多是“皮蛋瘦肉粥 * 2 + 酸菜馅饼 * 1 + 牛奶 * 1”,如果饿的话,可能还会再加一个茶叶蛋。当然两碗粥过后剩下的牛奶肯定是喝不掉的,但是我本来也没打算当餐解决,一般都是捎走留到下午喝。就这样,吃完早饭,蹲个坑,差不多就到十点了。然后回到工位,忙到十二点,随后午饭、午休,又到下午两点,忙到六点,随后晚饭,又到七点,日常干到八点半,随后下班。就这样,等到我坐完地铁回到家,就已经九点多了。

这样算下来,每天能待在家的时间,也就不过十个小时。假设每天能有八个小时睡眠,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不过两个小时。

这对我而言自然是远远不够的。

这三个月以来,我自然不可能全身心的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中,因为我毕竟是人,而非机器:工作以外,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我对语言很感兴趣,当时恰逢深入 New Ithkuil 不久,我于是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开发一款有关 New Ithkuil 的 App,命名为 Enthrirth。比较上头的那段期间,我连续好几天每天回家就立马开始开发,周末也是基本不休息全天开发。就这样,在 7 月 9 日,我发布这个 App 的 v0.1 版本,并在 reddit 进行了简单的宣传。

在后面的一个多月中,我开始着手于 v0.2 版本,这个版本变动比较大,导致我花费了将近一个半月仍没有开发完成。后面更是由于忙于准备答辩等原因,不得不暂时搁置。而与此同时,另一位与 New Ithkuil 相关的开发者,已经发布了与我 App 预期新增的功能相近的一个工具。尽管说定位有些许的区别,但这也使得当时的我觉得在这样继续开发下去的意义不大了,而这也进一步拖慢了我的开发进度和热情。从 8 月 9 日到现在,我都再没有在 Github 上进行一次 commit。

那么至于工作呢?抛弃了我的业余爱好之后,我的工作上有什么起色吗?老实说,我觉得和先前其实也区别不大。在工作的前两个月,我其实开始感受到了工作上的压力。而到了最后一个月,尤为严重。每晚下班,回到我出租屋里之后,我都是立刻打开空调,脱下衣服,随后躺在床上,什么都不想做。甚至有时电脑都不想再打开,顶多就是刷刷手机。

嘀嘀嘀~

我每当心情郁结时,总会想着去写点儿东西,那时也不例外。但可惜的是,我最后发现根本没有时间写,或者说,即使像是在周末有了时间,我也实在是懒得动弹,连游戏都累得不想碰,何况去写一些东西。周末的两天时间,一天用来补觉,另一天用来缓冲休息。

我向来是不喝酒的,但是有一天我却心血来潮点了一罐。我没有当天喝,而是放在了冰箱里。离职后返校的前一两天,我拿了出来,就着快递员送来的外卖,干完了这杯苦涩的啤酒。要问我的感受,我的评价依旧是不如可乐,当初真是脑子抽了点这东西。

而这与我在实习之前所幻想的实习生活实在大相径庭。我本以为下班之后仍有自己的时间,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,或者是有了个人空间之后有条件录制一些 New Ithkuil 的视频教程。但我却忽视了,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,而我的精力在一天中早已在公司异化的工作中被消耗得一干二净了。

倘若只说是工作累,倒也不全是,或许更多的或许还是和人打交道的累。中国自古重视所谓的“酒桌文化“等繁文缛节,虽说在公司里我用不着喝酒,但是多少还是得整天焦头烂额地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。尤其是吃饭聚会的环节,对我而言就像是坐牢一般。我几乎从不玩扑克,也不喜欢 K 歌,连着扯着嗓子唱上几个小时的所谓流行歌曲,只会使我觉得聒噪,只想赶忙出门清醒一下耳朵。而且你还总得说点什么,要是不说点什么,只会显得你不合群。连忙应付完,回家后又已是深夜,躺在床上,只好随便收拾下然后睡觉,接着再等待醒来后第二天的工作。

如此的日子,这样日复一日。曾经的我,嘲笑过那些选择公务员的人,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一眼便能望到尽头的路。现在看来,我又何尝不是如此。我的日子也这样重复着日复一日的枯燥。曾经幻想的什么梦想,哪里还有时间、精力、和闲心。

刚来深圳时,还曾兴致满满的和朋友问道,要不一起约去香港玩一圈?不过最后终究没有去成。毕竟成天都还忙着上班呢,哪还有什么闲情雅致去旅游。

答辩结束后,我在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之后,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申请了离职。已经工作了三个月,当时只想能在开学之前有个一周多点的时间,好好休息休息,毕竟,这可能就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暑假了。然而,事不遂人愿,开学时间又从预定的九月多提前到了 8 月 30 日。就这样,还没休息几天,又赶着航班回到了学校。回校的时候,本来预定的 29 号 23:00 的航班,却由于天气原因一连延迟两次,总计延迟了四个多小时。回到学校的时候,已经将近一一夜未睡。

航班延误 候机厅乏累等待着的人群 凌晨借着打烊的店铺前的桌椅,吃着泡面

说了这么多,也该结尾了。但我实在想不到什么好的结尾。对于大众作品一般而言,我或许应该在这里来个转折,笔锋一转地用一种超脱的口吻来宣传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。但是我觉得,我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这种升华了。

如果问这段时间对于我在宏观的人生层面能有什么收获,那么我觉得,或许是借着这三个月中每个失眠的夜晚与空闲时的发呆,我又对我的人生又进行了一次梳理,我又去思考了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寻求的。

趁着大学的最后一年,读读书,看看剧,趁着两只脚还没完全地踏入职场,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,把自己的 to-do list 提上日程。或许这些就够了吧。

(完)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最后更新于 Sep 04, 2023 21:17 +0800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